38岁的杭州市民付大姐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每月都只有一千多元的收入,不符合廉租房的要求,但也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结婚十多年长期租住农民房,还要忍受房东时不时就涨价的痛苦。因为没有房子,她只能把杭州户口的女儿安顿到外地老家上学。
去年年底,付大姐成为第一批试点户,申请租到了城区中心地段三室一厅的住房,有79平方米多。
这就是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经济租赁房(又名公共租赁房),对这一政策的探索始于2003年,2009年在全国最早付诸实施。通过这种租售并举的保障房,政府帮助困难人群逐步提升购房能力。
覆盖四种类型人群
杭州市首批经济租赁房的承租家庭已在去年年底签订合同搬入新居,其中还包括一部分非本地户籍居民。
截至4月,全市已在现有房源中安排了一千多套类似的经济租赁房。
付大姐感慨万端地说,过去每月一千多房租交过,加上吃饭,几乎剩不下什么钱,根本没有希望改善生活。现在政府给了这么大的租赁房,每月只要付500多元,简直做梦都没想到,“我终于可以把女儿接回来上学了”。
政府还在拍卖楼面地价已达每平方米一万多元的田园地块划拨了200多亩地,于去年年底开工建设,这是全国第一个正式开工的经济租赁房项目,预计可建成四千多套经济租赁房。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现有的保障房主要品种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但经济适用房房源少,申请难,而且动辄也要几十万,廉租房又只针对特别困难的人群,不少人买不起、买不到经济适用房,收入又没到廉租房申购标准那么低,处于“夹心层”的两难中。杭州的经济租赁房实行“可租可售,租售并举”。中低收入人群可借此在政府的帮助下增强购房能力,缩短积累过程。
据了解,政策覆盖四种类型人群。第一种是超出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但买不起商品房的家庭,房租考虑一定的市场因素,定为15元/平方米,这种家庭可在接下来几年中,减少住房消费支出,加快财富积累,最终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第二种是超过廉租房申请条件、但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家庭,房租由政府给予较大比例的补贴,定为5-6.5元/平方米,如果想要购买经济适用房,可以半买半租,到有能力的时候再买下全部产权面积;第三种是在杭州市区工作的非本地居民,符合相关条件,也可以申请“经济租赁住房”,只租不售,这是我国首次将非本地户籍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围;第四种是创业人才,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可享受政府补助下的公房租赁。
杭州市还将一批经济租赁房指标分配给几家大型企业。华东医药(000963,股吧)集团负责租赁房工作的主管沈伟康告诉记者,政府给企业名额,企业向政府报租赁房申请名单,由政府审核,企业还可以为员工提供租金补助,员工离开企业,租赁房就由政府收回重新分配,这项政策对稳定企业人才队伍有一定作用。
24岁的浙江云和县人蓝庆东已经在杭州从事电梯保养工作快两年了,过去他一直租住在一个十几平方米小房子里,朝北,连厨房都没有。杭州推出经济租赁房后,他和一位同事一起申请到了一个朝南、近50方的房子,厨卫齐全,“价格又低,房子又好,我已经心满意足了”,蓝庆东说。
“做地”又“做房”的“蓄水池”
近年关于经济适用房的争议很多,茅于轼等不少专家认为应该取消。有人认为商品房高房价产生的转移支付和财富重新分配效应,并没有在经济适用房上得到体现,而产权的转移,甚至卖出获利,实际上造成了保障房福利属性的变异。
杭州经济租赁房政策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市以“政府主导、公司运作”模式,组建杭州市租赁房建设管理中心,按照“梯度保障”,“公共资源公平使用”的原则提供租赁房,低收入家庭享受较高的政府补贴,低中收入者享受较低的政府补贴。政府定期对租赁人的收入水平进行重新审核,调节房租。当收入水平高到一定程度,政府的租金完全和市场一样,保障房的福利属性就转变成为市场属性,承租人实际上就退出了保障房。
一些专家指出,租赁房避免了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不透明、变动较大的现实条件下,更具可操作性。租售并举的经济房完全可以取代现有的只售不租的经济适用房。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按照这样的制度设计,政府从过去的设立土地储备中心开展“政府做地”,变成“做地又做房”,政府实际上发挥了类似“房屋储备中心”的“蓄水池”调节作用,可以针对商品房市场的情况,及时调节持有房源的投放量以及租售比例,通过对“供需关系”的精细化操控,做到既考虑民生,又更精准地调控房地产市场。
经济租赁房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和“夹心层”群体的热切期待。据市房管局调查,近100%的被调查者支持经济租赁房的建设。用人单位普遍支持经济租赁房建设,有94.59%的样本单位认为“有必要”集中建一批经济租赁房来解决单位员工的居住问题;表示“会”和“可能会”申请租赁的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的比例分别是69.8%、77.4%和73.8%。
发展要适度
杭州的经济租赁房在全国率先试点之后,获得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在杭州市最近举行的保障房会议上,市委书记黄坤明说:“要推动保障性住房由租售并举、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住建部在今年4月提出,各地要积极发展保障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尽管到目前为止,还只有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推出房源并分配到人。但北京、重庆、常州、厦门等城市都在加紧开展公共租赁房的政策制定、规划、建设。据悉,今年重庆计划开建6个公租房项目,总建筑面积750万平方米。明年还要再建1000万平方米。
预计在今后几年这种内部版的“公屋”会在各地会大量涌现。政府将成为租房市场最大的“房东”。有专家认为,公共租赁房也有一个“发展适度”的问题。
浙江大学房产专家贾生华教授等提出,公共租赁房一定要避免“一窝蜂”,要“发展适度”。这些专家认为,一方面在我国目前诚信体系不健全、收入情况很不透明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有钱人对这一“租售并举”的香饽饽“以小搏大”,揩公共福利油的现象,政府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能力需要系统化的建设、提升。第二方面,政府大量建保障房,还要考虑和市场对接的问题,给市场留下空间。
贾生华说,不少城市的住房自有率已经很高,二级市场上实际可以盘活出租的房源量是很大的。租赁房要预防出现过剩、浪费,以及若干年后再来一次“公房房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