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司长陆克华在“60年城乡建设成果通气会”上对记者表示,住建部派了多路调研组,去调研各个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吸引民营资金进入做准备。
陆克华表示,住建部将就调研结果做专项调研报告,上报有关负责部门。 “我们也在思考,是不是所有市政公用行业都适合市场化,”陆克华总结调研问题时指出,从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现状来看,应该吸取教训:不是所有市政公用事业卖光才叫改革。
调研:水务改革之“惑”
2个月的调研,到处听到的是业内对水务改革的“不解之惑”。
“我们是配合发改委做的调研,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陆克华对记者说,这次调研活动已经进行了2个多月,主要目的是摸清当前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改革的进展,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对记者说,住建部对城市燃气行业调研的方式是,住建部官员和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官员一起找行业协会和企业座谈。
而据记者获悉,城市燃气行业给前来调研的官员提出了众多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法律规范滞后,供气安全存在问题。
一名城市燃气协会的人士说,从1995年开始,大量外资就开始进入城市燃气行业。目前,60%的城市燃气已经有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
上述人士说,城市燃气行业并没有大规模实施特许经营,反而是大量进入城市燃气行业的外资上市公司,出于资本市场的需要,这些企业纷纷要求特许经营。
而地方政府对特许经营还很生疏,加之地方政府对市政公用行业监管不力,造成了很多特许经营协议存在问题。
“进入城市燃气行业的外资和民营资金都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对供气管网和安全根本不关心。而地方政府也认为城市供气安全的责任可以随着一纸协议全部出让,想当然地认为埋在地下的燃气管道可以使用100年,殊不知,中国南方地区的白蚁已经将燃气管道咬得千疮百孔。”一名不愿具名的城市燃气协会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上述燃气行业人士要求,无论怎么扩大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范围,都需要将供气安全写入政府责任,否则出现问题就推给企业,企业无力承担这么沉重的负担。
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秘书长刘志琪对记者说,住建部委托中国供排水协会做水务改革的调研。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的整体意见是,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水务,应该以加强政府监管和落实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前提。
多年从业于城市水务行业的川投水务总经理梁有国对进一步开放水务领域、改革水务体制提出了“五惑”。
一是当前水务行业产权制度和特许经营制度不配套、不协调;二是越来越高的溢价比和定价机制,与特许经营法规中规定的“合法经营获得的回报应给予保障”的原则违背;三是市县政府在公用事业财政投入上缺位,甚至用行政高压的方式,逼迫企业为其政绩工程投资;四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许经营获得的高溢价转让资金没有用于公用事业,而历史欠账包袱却让企业背,这种模式能持续多久;五是各级政府对市场改革的差异性,认为特许经营改革就是将未来几十年的公用事业经营收入变现。
陆克华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也表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其他行业改革面临的问题一样,都存在投资渠道单一、监管不规范等问题。
后续改革:
市场化和政府责任两个都不能少
虽然很多行业协会和企业都对进一步改革提出了众多意见,但是住建部的调研结果主调,可能仍是继续坚持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
著名特许经营专家徐宗威曾对记者说,这次住建部组织的对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情况的调研,背景是国务院发布的经济体制改革意见。应该看到的是,国务院布置发改委做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更多的领域让民营资金进入,以实现扩大内需的效果。
上述国务院体制改革意见中提出两个“加快”:一是加快民间资金进入铁路、电信、能源等垄断领域;二是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扩大特许经营范围。
因此,这次调研尽管是在众多市政公用企业的意见声中开始的,结果仍将是研究如何“进一步开放”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司长陆克华也表示,回顾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历程,基本上是从2002年以后开始步入快车道的。虽然总结起来问题不少,但是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变。
如果不是采取市场化改革方式,很多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可能达不到今天的程度。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6亿人,而城镇化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日本全国的人口,每提高20个百分点,则相当于美国全国的人口进城。
以城市燃气为例,目前,我国燃气供应总量达到了630亿立方米,用气人口达到了3.3亿人,较建国时分别增加了847倍和174倍。
但是,陆克华也强调,这次调研给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在下一轮的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必须关注政府监管和政府责任问题。
陆克华表示,下一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需要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加强政府监管,确保特许经营的企业按照特许经营协议规范运作;二是重新审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模式,考虑是不是所有市政公用事业行业都适合市场化改革方式,政府在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中又该担任一个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