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租房资讯 > 上海人大代表:借鉴重庆 为夹心层提供充足公租房

上海人大代表:借鉴重庆 为夹心层提供充足公租房

发布时间:2011-01-16  来源:  点击:
 

  人民网上海1月16日电 (记者 包蹇) “上海市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保障性住房供给仍然不足,公共租赁住房更存在较大缺口”,上海市人大代表孙洪林近日在该市两会期间提出书面意见,希望上海能够借鉴重庆经验,加大公共租赁房的建设投放,为“夹心层”提供充足的公租房。

  在日前律师协会“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孙洪林告诉记者,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投放力度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性,维护社会的稳定,可以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难问题,此外,这还有利于平抑房价,吸引人才。

  孙洪林介绍说,在公租房建设方面,重庆毅然成为全国的“领头羊”,首开内地城市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之先河。“重庆模式”是第一次用系统工程的模式来解决百姓的居住问题,应该得到推广。

  “重庆模式”就是政府大量供应公共租赁房。针对公租房所需土地问题,重庆政府充分利用政府储备土地进行公租房建设。同时,重庆还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引农民工进城给予重庆户口。农民工要拿到重庆户口,必须放弃宅基地复耕农地。这一举措既为公租房提供了土地,也保证了足够的耕地面积,不会影响18亿亩耕地红线。

  针对公租房建设资金问题,重庆公租房资金来源于政府出资和社会融资,政府投入的资金包括土地折价款、土地出让收益、部分税收和政府的机动财力,而社会融资则是通过银行贷款、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等金融工具来筹集。

  重庆在公租房资金上形成了独特的“重庆模式”国企融资,以租金付利息,本金“内部消化”。也就是说,除了中央、重庆市政府的拨款,重庆的一些大型国企借助自己的平台进行社会融资,持有公租房产权的国企将公租房的租金用来支付银行利息,这在保证财政平衡的情况下也能尽可能地满足“夹心层”的住房需求。而建设本金,则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内部消化”利用企业内部的利润冲抵建设资金的欠账。“重庆模式”可以说是用社会的钱、办政府的事、解百姓的忧。

  孙洪林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公共租赁住房需求量的调查,摸清“夹心层”群体的人数、消费能力、住房状况以及需求情形,并在此基础上借鉴“重庆模式”,加大住房保障实施力度,加快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的建设和筹集步伐,加大公租房的投放力度,为本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提供充足的公共租赁住房,让他们“住有所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三亚房网网无关。三亚房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表情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