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叔”“房姐”频出的背景下,全国多地加紧出台了房屋信息查询规范,这些规范对输入人名查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作出专门约束。而这一消息被报道后,又在互联网上引爆了网友们情绪性的调侃和质疑。
一些媒体也站出来表示批评,比如新华社就评论称,保护公民隐私有必要,官员财产公开更是当务之急。人民日报则表示,官员房产也具有公共属性,公众具有一定程度知情权;更何况“房多多”事件频发,速出新规难免有心虚的嫌疑,而中国青年报则发表评论称,禁止“以人查房”涉嫌把平民当人质,是以“保护民众隐私权”的堂皇名义,将积极监督官员的公民关进了笼子。
然而,如果细究一下这些“房叔”、“房婶”事件爆出的前前后后,就会发现,现在各地加紧出台的所谓规范不过是一种重申而已,其实按照已有规定,在全国各地一直都是不能够随便查询某人名下房产的,比如以“房叔”案为例,其房产信息是被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一名工作人员所泄露,事后该工作人员还被撤离岗位并给予行政记过处分,而在“房婶”案中,其信息泄露也是番禺区交易登记中心的一名编外人员受人所托,没有经过任何审批违规查询所致。
这说明什么?不只说明媒体与网民的集体焦虑摆了一场乌龙,更说明其实各地的所谓收紧措施对于房产领域的网络反腐毫无作用。因为那些房叔、房姐的落马,根本不是因为法规的粗放所致,他们是死在那些潜伏在系统内部的“深喉”手中,他们的共同点是可以合法地接触到相关房产信息,其成分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公检法、纪委、住房保障部门、律师、证券监管部门以及房产信息查询系统的开发者、维护者和使用者。
至于这些潜伏的“深喉”为什么要冒着被查出的风险向外界透露反腐信息,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比如他们纯粹出于一种正义感,为了捍卫公众利益而为;或者,这仅仅是一种权力斗争的手段,借网民将对手置于死地。
由此可见,即便再严格的规范“以人查房”,也疏解不了那些腐败分子的惶惶之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平民百姓办不了他们,他们的对手与敌人,那些潜藏在内部的、其身边的“深喉”们有一天也会出卖他们。
事实上,无论是深喉,还是网络反腐,它们都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他们或许取得了“相对正义”的结果,但却背离了程序正义,有时候还会造成误伤,比如去年被网络爆出的“广州城建退休领导李芸卿坐拥24套房产”事件,最终被证明属于无辜被牵连。而这些程序非正义的行动,每“凑巧”导致一次正确结果,就像一次对现有反腐制度的嘲讽。
很显然,只要房产信息登记在网上,通过哪怕再严格的正常手段也无法彻底堵住那些终将泄露出来的腐败信息,深喉依旧会出现,可能会以更隐蔽的形式,腐败分子依旧会因此而曝光,网络反腐依旧会被网民寄予厚望,“以毒攻毒”的怪圈依旧会存在。
与其如此,不如更积极主动的补上制度之缺失,比如落实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加大对实名检举人及证人的保护,如果反腐真正能在阳光下运作起来,这才是对处于灰色地带的“网络反腐”真正的釜底抽薪啊。
(21世纪经济报道)
扫描微信二维码、加入城市微生活,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海南三亚楼市最新动态随时奉上,免费看房、独家优惠、楼盘资讯、随时互动!
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