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史上最大规模借地行动正上演。
本报记者获悉,广东、河北、辽宁等13个省区新获国土部第一批建设用地指标15.275万亩。这一用地指标是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以下简称“周转指标”)名义借出。
“今年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周转指标’下达。”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告诉本报记者。
“周转指标”,是指国土部批准地方试点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后,借给地方一些用地指标,地方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和占补平衡工作后,要归还这部分“周转指标”。
在国土部系统看来,大规模借出“周转指标”是国土部今年一个策略。郧文聚也表示,这是为了应对今年用地压力和许多不可测因素,国土部确定了以做大流量指标应对用地增长压力的策略。
谁将借得指标归
第一批15.275万亩“周转指标”中,有10个省获得了超过一万亩的周转指标。在万亿GDP俱乐部中,广东、河南、河北、福建、湖南、辽宁等都获得了这项周转指标。除了福建之外,都获得超过1万亩的指标,其中河南以2万亩拔得头筹。
如何平衡建设用地,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成为很多省市区的一个难题。以河北省为例,今年需要新增用地规模约为21万亩,国家下达指标只有17万亩。如何填补这4万亩的缺口,成为河北投资项目落地的难题。
从国土部新借来的1.2万亩周转指标,成为河北省解决这一缺口难题的一个途径。
由于“周转指标”是借不是给,具有流动性。在当前地方用地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国土部放松“周转指标”实际上是以流量保需求的一种办法。
即使如此,仍获得很多省份的积极申请。郧文聚表示,“原来是按照项目来申请,只有9个省份可以做,现在扩大到14个省区。”
本报记者获悉,今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申报上,不再要求地方政府按照项目进行申报,而是直接将“周转指标”分配给省级政府,由省级政府自行安排项目进行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但并非所有省份都可以从国土部借得“周转指标”。
实际上,即使地方踊跃申请,国土部也未必都给借,因在国土部那里还有一本账:地方存量土地账本。
为此国土部新成立的调控与预测司,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了2009年第一季度用地形势研讨会。参会的官员和专家分析,地方存量土地情况仍未摸清,为下一步土地政策制定造成了很多难题。
地方平衡术
存量问题开始着手解决。本报记者获悉,3月13日,国土部召集11个部委,召开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座谈会。国土部副部长鹿心社在会议上指出,初期地方扩内需、保增长用地情况良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地方借机圈地、搭车用地和不按程序批地的问题。
同一天,国土部资源部地籍司即下发了一份通知,要求全国人口在50万以上的84个主要城市,要从2009年开始统计上报该地区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尤其是批而未征、征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利用情况。
如何处置闲置土地,这也早在地方的用地平衡术之中。如河北省,在借用1.2万亩周转指标后,剩下的2.8万亩缺口,则在2.58万亩各类闲置用地上做文章。
郧文聚也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城市不依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周转指标,来解决用地燃眉之急,他们自有办法。
如三亚市,3月16日三亚市副市长李柏青在三亚奥林匹克国际村签约仪式上向本报记者透露,三亚市在经历了上世纪的房地产危机后,从2007年开始就实行了“项目预警机制”。除了不再大规模出让土地外,每一宗土地出让都要开发商规定开发时限,缴纳保证金。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果自己辖区内的存量土地、闲置用地能够解决用地问题,一般不倾向于申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用地,这样的用地指标需要大量的投入来偿还,有的地区还未必能做到占补平衡。
这还跟使用“周转指标”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关。除了到期要归还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做土地整理和复垦,要做到真正的占补平衡并不容易。
“流程至少包括确定项目、拆建、复垦、验收等程序,”郧文聚告诉记者,“周转指标”归还和使用要接受国土部的监督,最终归还的耕地也需要通过国土部的验收后才能有效。
因此,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周转指标虽然可以暂时解地方用地之急,但是后续工作仍是十分繁琐和需要大量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