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宁愿背上沉重的债务,也要在城里购买一处房产,买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在好一点的学校读书,博一个好未来。还有一群人,他们没有经济能力在城里买房,但他们宁愿舍弃在老家的产业,候鸟式地蜗居在城里打工,他们也是为了让孩子能进城读书。
教育资源短期分布不均、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况,使得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像一块“吸铁石”,把家长和孩子从四面八方吸附过来。“进城读书”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但在无形中也产生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让儿子在海口读书借钱买房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拿到儿子录取通知书,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今年6月底,在海口某小学公告栏前,林艾琴(化名)终于在密密麻麻的名单里找到了儿子的名字,并领到了入学录取通知书,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林艾琴6岁的儿子今年秋季上小学一年级。从网上登记报名,到领取入学录取通知书,林艾琴的神经一直蹦紧着,生怕孩子上学的事情出意外。7月初,林艾琴和老公打包好行李,带着儿子驾车回东方老家住一段时间。临走前,林艾琴特意叮嘱小区保安,“如果有人来问我们家的情况,就说我们回老家照顾父母了。”因为此前,辖区的小学老师曾到小区里核实林艾琴一家是否住在这里。其实,林艾琴的担心是多余的,按照《2015年秋季海口市小学初中招生工作方案》,她的儿子完全符合入学条件。
借钱在海口买学区房,为孩子成“周末夫妻”
10年前,林艾琴从海口嫁到东方某镇,丈夫王先生在东方工作。按理说,他们的儿子可以在当地一所较好的小学读书,但林艾琴执意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我认为孩子在海口上学比在其他市县好。”
于是他们拿出所有积蓄并借钱在海口某“重点”小学周边买了一套学区房,同时,林艾琴把丈夫和孩子的户口都迁到了海口。林艾琴说,儿子出生后,她就辞职在海口带孩子,丈夫每隔一周来海口一趟。“一年往返的车费就很多,但为了孩子也值了。”
林艾琴说,海口的中小学招生方案每年都会有所调整,因此,从孩子3岁起,她每年都会仔细阅读教育部门发布的招生方案。“尽管孩子被录取是符合招生方案规定的,但有时候心里感觉‘没底’,生怕出意外。”林艾琴说。对妻子的这番苦心,王先生却不屑,“我觉得小学在哪里读都一样,她非得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一出生,他们就操心上学的事
娃上好学校是全家愿望
女儿一出生,他们周末就驾车到海口四处看房
罗大海(化名)是昌江某单位一名公务员,妻子是当地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员。尽管女儿还未到上学的年龄,但他和妻子已着手准备让孩子到海口读书的事了,唯一的途径就是在海口买房。“不是出台新政策了嘛,本省户籍居民在海口购买一定面积的住房就可以落户海口。”罗大海说,女儿一出生,他和妻子就商量在海口买房的事。
“在海口看了很多房子,目前还没决定买哪里的。”罗先生说,每到周末,他和妻子就驾车到海口四处看房,只要看到“学区房”的广告,他们就会一一前去看房。“让孩子将来在海口的好学校读书是我们一家人的愿望。”
买“学区房”心切遇麻烦,万元“诚意金”只退一半
去年下半年,罗大海在海口一处“学区房”交了“诚意金”后,遇到了麻烦。“房子在滨海大道附近,楼盘还没建好,开发商就打出了‘学区房’的广告。”罗大海说,售楼小姐信誓旦旦地说,该房产项目在海口某“重点”小学的划片范围内,当天看房后,他就支付了一万元的“诚意金”。后来,他从朋友处了解到,该房产项目不一定在那所“重点”小学的划片范围内,而且招生方案每年都有变动。“我去找售楼部退钱,对方不同意,说我交的是定金,不是订金。”罗大海称,后来还是朋友出面,对方才退还了5000元。
尽管买房遇到了烦心事,但这并不能磨灭罗先生想在海口买学区房的热情。周末,他依然在海口和昌江之间奔波,打探学区房的消息。
夫妻舍弃老家产业进城务工
不希望儿女将来没出息
为让孩子在海口上学,夫妻弃老家产业进城务工
来自儋州的阿波(化名)今年38岁,和妻子租住在海口某学校附近的民宅内长达10年。两人在海口打工,育有一对儿女,目前均在海口一所公办学校借读。“当时为了小孩上学,我们费了很大力气,学校要的证明材料,我都想办法备齐。”阿波称,女儿6岁时,由于他没有将学校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备齐,导致女儿7岁才入学。
据了解,阿波家在老家有上千株橡胶,每年收入不少。此外,一家大型企业进驻当地,阿波如果在当地打工,收入也不错。但为了让孩子在海口上学,阿波宁愿将上千株橡胶承包给别人打理,而他和妻子则在海口打工,拿着不高的薪水。
“农村的学校不好,孩子在那里学不到什么东西”
“我和老婆读书少,吃了很多读书少的亏,我们不想让孩子将来像我们一样没出息。农村的学校不好,孩子在那里学不到什么东西。”阿波告诉记者,在老家,村里的学校建得很漂亮,但学生很少。“有点想法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镇上的中心小学或者县城读书,没有人愿意在村里读书。”
虽然孩子能在海口上学了,但是阿波有点担心他们,“两个孩子很挑食,穿衣服要讲牌子,回老家也不喜欢和村里的小孩玩,说他们不讲卫生。特别是女儿,在老家住几天就喊着要回家,说她的家在海口。”
送孩子进城读书需引起关注
据了解,送孩子进城读书已不是个例,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记者在儋州一个村子采访时发现,一所曾经有数百名生源的学校,如今只剩下3名老师和7名学生,10人守着几栋空荡荡的房子,学校面临撤并,老师面临“插校”。据村民介绍,村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镇上的中心学校就读,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孩子被送到县城学校读书,经济条件殷实的家庭则把孩子送到海口读书,哪怕是学费不菲的民办学校,家长都愿意。
某市县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教育资源短期分布不均、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一些农村学校也因为生源问题撤并。但送孩子进城读书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孩子年龄比较小,到城里读书需要照顾,家长“候鸟式”的陪读,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也给孩子精神和生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如学习成绩压力、物质生活条件、自卑等心理问题。在一些家长之间,送孩子进城读书甚至形成攀比现象。
扫描微信二维码、加入城市微生活,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海南楼市最新动态随时奉上,免费看房、独家优惠、楼盘资讯、随时互动!
(三亚房网微信号:sanyafang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