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委和中央智囊机构近期频频到地方调研,试图为中央下一步的经济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在上海,房地产企业成为不少中央调研组的“垂询”对象。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一位副主任近期带队赴沪,召集包括大型房地产企业在内的上海企业一起研判当前经济形势,试图为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搜集信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三位司级负责人也于近期先后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调研。在上海期间,调研组召集了当地十余家大型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听取其对宏观调控及经济形势的看法。一些房企负责人呼吁:产业调控要区别对待,期待尽快出台产业调控的细化政策。
“我们希望宏观调控在‘有保有压’的前提下能做到区别对待,尽量让信贷政策细化。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不能搞一刀切。”一位在场的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由于信贷宏观调控,银行对房地产信贷资金实行统一的信贷指标控制,不分产品类型,这让房地产企业颇感吃紧。
上海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对本报记者说,房地产也有不同的产品,比如经济适用房、旧城区改造、商业地产,这些产品符合中央经济发展思路,银行信贷应该支持。
“不仅产品要区别对待,企业也要区别对待。”一位参与建言的房企负责人说,比如对节能环保水平高、科技含量高、建设水平高、竞争力强的企业,银行信贷资金应予以支持。
事实上,目前有些地方正在积极争取信贷细化政策的自主权,试图为企业度困提供帮助。
还有业界人士称,在宏观调控下,大型房企的困难不比中小企业少,而背负更大社会责任的大企业困难更大。
一位房企老总说,小的房企可以“做一年休三年”,而大型公众公司需要更多地考虑就业和发展压力,“像万科无疑是这方面的典型。”
在资金压力下,很多大型房企已将收缩大型投资、开发更多性价比高的项目当做自救的途径。
“同时,控制管理费、业务招待费等非刚性支出及工程造价,也是不错的‘练内功’。”一位参与建言的房企人士说,节流的同时还要开源,企业要渡过难关,还要开拓更多的现金流渠道,比如将老产品促销变现,通过变相降价来提高资金回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