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人”终于憋不住了。
昨天李嘉诚透过旗下长江和记实业和长江实业地产首次对“撤资”和“不爱国”做出了公开回应。李嘉诚表示,那篇似是而非的文章“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尽管有人认为李嘉诚的回应挺失败的,但从回应全文来看,他的态度是真诚的,他的遗憾和恐惧也是真实的。然而,李嘉诚的回应并没有终结“撤资”和“不爱国”的争论。这不,李嘉诚话音未了,立马被人解读为“纳投名状”。
真是树大招风。李嘉诚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有任何的动向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为他太富有,太成功。这也让他常常陷在舆论漩涡和风暴里,一不留神就陷入了尴尬。他改变投资策略、调整投资布局,别人大喊,“李嘉诚撤资了,别让他跑了”;他说没有撤资,也非常爱国,另一拨人又出来揭发,“看,李嘉诚纳投名状啦!”
在我看来,李嘉诚的回应和恐惧如果不能终结这场始于“似是而非的指责”的闹剧,这才是最大的悲剧。因为所有的指责背后都有阴谋论的狂欢和所谓的“爱国心”作祟。
李嘉诚先生
关于李嘉诚的“撤资论”这些年根本就没有停歇过,不过这次最严重,因为长江基建并购香港电能而被解读为李嘉诚全面撤离中国。这次李嘉诚的回应也更有底气了。重组过程中,他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不等于不投资内地。”其内地零售店铺两年增加77%,扩展步伐迅速。
李嘉诚认为其投资海外业务与国家政策并无抵触,因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但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鼓励国企走出去,并不是让民营资本走出去。这种说法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思维里面,如果“一带一路”只准国企去海外布局、挣钱,那还是违背市场经济的公平和竞争原则。
若在商言商,李嘉诚调整公司的投资和布局,轮不到谁来指责,商业和资本向来就是追求利润和回报,哪里赚钱去哪里。所以李嘉诚说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无可厚非。如果你真要问:李嘉诚嗅到了什么?那就是不挣钱。如果要讲市场,这就是市场。天天亏钱,仍在原地坐吃山空,那不是李嘉诚,是傻子。
也有人说李嘉诚赚中国人的钱,拍拍屁股走人是不道德的。这种指责也很奇葩。如果说当时李嘉诚进入中国,是因为中国缺钱,他愿意来投资,那是一种支持。何况当初吸引外资,哪一个不是用尽各种优惠请人进来的?李嘉诚赚钱是应该得到的投资回报,他的钱他怎么花怎么用,旁人为什么那么关心?不如回去想想你自己的钱是怎么花的吧。再退一步,李嘉诚之前是赚了中国人的钱,现在人家不来赚你的钱,你还不舒服了?
关于“不爱国”的谴责同样是莫须有,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李嘉诚企业做得成功,创造税收和就业机会算不算爱国?另外,李嘉诚设立基金会,并当成他第三个儿子,把超过90亿美元投进基金会。至今他的捐献超过170亿港元,87%用于大中华地区。在大陆创办了汕头大学和多家慈善机构或项目。如果这些不算爱国,那么请那些指责者自己掏腰包去试试什么是爱国。爱国不是口炮党,对于爱国,我同样认同“行胜于言”,请拿出你们的行动吧。无端的指责只会令人心寒,只会加剧冷漠。
而“纳投名状”的说法,尽管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对时机和当下国内国际形势分析也不无道理,但这只会给政府和李嘉诚增加无谓的烦恼。首先,要说李嘉诚真“纳投名状”,也不是现如今才有的事,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李嘉诚从一进入大陆,就跟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其次,如果说响应政府政策、抓住政策红利和机遇就是“纳投名状”的话,那么没有商人不是“纳投名状”,因为政策包括改革就是给市场、给企业和个人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再者,如果说在一个国家体制和市场环境中,从商和投资要靠“纳投名状”才能立足和生存,那么要做反思的不是谁“纳投名状”,而是扭曲和变态的体制,是谁在“收投名状”;不应急着去鞭笞商人,而是应该改变这种扭曲商业规则的机制和机器。
其实,所有关于“撤资”的谴责和“纳投名状”的嘲讽,都是源自于阴谋论。因为面对阴谋论,没有人是清白的,没有人是无辜的。不管你是谁,你做了什么,在阴谋论者眼里,你都是不怀好意的恶人。阴谋论可以不讲道理,阴谋论可以不战而胜,阴谋论还令人陶醉。但大家还是少抡阴谋论的大棒,因为这根棒子随时可能砸到你自己的头上,阴谋论里其实没有赢家。
这场秀“爱国心”和玩“阴谋论”的闹剧可以结束了,也应该结束了。借用今天刚好看到的一句话,也许契合当下的语境。“如果我们要犯错,我们宁愿犯让有罪者逃脱的错误,而不是宣判无罪者有罪的错误”,“我们宁愿看到平凡的喜剧,也不愿意看到伟大的悲剧”。
扫描微信二维码、加入城市微生活,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海南楼市最新动态随时奉上,免费看房、独家优惠、楼盘资讯、随时互动!
(三亚房网微信号:sanyafang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