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安
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城镇化无疑会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抓手。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处理好城镇人口与农业人口、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之外,住房供给体系也将是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城镇人口不断增多的过程中,房地产将炙手可热,如何能够让供给体系满足更多人的要求?在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张兆安看来,除了商品住房与保障住房并行之外,住房政策也应该加入更多的经济元素,通过调节住房结构,增加数量供给,缓解供给压力。
供给体系要两条腿走路
《21世纪》: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人口流入城市,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远高于当地的消费水平。如何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避免房地产过热?
张兆安:无论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无论房价是高还是低,一定是有一部分人买得起房子,有一部分人买不起房子的,这是所有城市都要面临的问题。所以,整个住房供给体系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一部分是市场化,体现住房的商品属性;一部分是保障性住房,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
过去的城镇化往往容易走上市场化的独木桥,投机、投资因素加入以后,住房除了居住功能以外,又变成了一个投资品,需求进一步增加。供需失衡最终导致房价过度上涨。
因此,根本问题还是要通过调节供求关系来解决。一部分是通过目前的调控政策对刚性需求和投机投资需求进行区分,把后者压制住;另外一条线就是把一部分人群引导到保障性住房上。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需求依然不能得到释放,就要考虑增加供给。
大城市不能无限发展
《21世纪》:商品房供给的增加需要有土地供给,土地紧张也是目前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除了增加土地供应,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想办法?
张兆安:这首先是对城市规模的规划提出了一个问题,城镇化其实要对整个城市规模、布局、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我认为,大城市要适度发展,不能无限发展;要发展一些中心城市,而这种发展是进行适度规模的发展;符合条件的中等城市要进行规模发展;小城镇建设不要遍地开花,要有重点。如果城市规模进行了合理的布局,人们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另外,要注意到住房的商品属性,也就是经济属性。住房的社会属性可以通过保障房体系来解决,而经济属性就要用经济的方法。从供给的角度来说,目前存在住房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大城市居民对小户型的需求比较旺盛,即使单价比大户型高,但是总价较低。这其实就可以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整,比如鼓励开发商调整住房的结构,通过规划、政策保持小户型的规模,这对化解住房压力、房价压力会有一定帮助。
不同历史时期要采用不同视角
《21世纪》:有观点认为,对房地产问题不应该使用调控政策,要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兆安:不同的历史时期要采用不同的视角。在供求比较平衡的时候,的确可以放手,但是目前还处在供求失衡的状态下,如果不采取一些政策进行调节的话,也不符合中国现实的情况。
住房的问题非常复杂。所以在供求关系相对失衡的情况下,不能完全采用市场手段,可以用行政手段,但是一定要制定符合经济规律的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扫描微信二维码、加入城市微生活,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海南三亚楼市最新动态随时奉上,免费看房、独家优惠、楼盘资讯、随时互动!
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