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的老板究竟好不好当?
商事制度改革在我省实施一年来,大大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发生了重大突破。那么——
5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山西爱宝堡孕婴科贸有限公司。在谈到商事制度改革的话题时,老板杨吉惠微笑着说:“我们正享受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呢。”据介绍,2014年3月1日全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正式推行后,让在太原打拼多年的杨吉惠的孕婴事业如虎添翼。曾因注册资本金规模掣肘经营状况平平的公司,自认缴制实施后,拿到了多个知名婴童品牌产品的代理权。如今,该公司又在智联招聘开始“招兵买马”了。
杨吉惠只是享受商事制度改革红利的一个缩影。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51333户新登记企业享受到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的便利。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7.9%,对应新增注册资本同比增长39%。企业数量在增长,质量也在提高。
激发活力,市场主体遍地开花
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全面铺开,意在降低创业发展“门槛”的注册资本认缴制和把市场大门开得更宽的“先照后证”试水。
业内评价,这两项改革将极大地激发大众创业、全民创业的热情。事实果然如此。
商事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系统、推进“三证合一”登记等。
3月7日,记者在小店区一家文具店见到了个体工商户邢子高。他说,营业执照从填表到领证只用1天半的时间,令他很是感到意外,“如今当老板真方便”。
邢子高的“方便”正是缘于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
目前,国家规定的113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事项及省政府明确的24项审批事项,已在我省全部落地,原有的制度框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办事程序发生了“倒置”,主体进入市场的道路好走了许多。
商事制度改革,像邢子高这样的创业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只要提供有效手续,企业就能拿到营业执照,而且,注册资本金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后,可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的困局,帮助草根创业者扫除“成长的烦恼”。
作为我省早在2013年12月2日就开始试点的小店工商局,其负责人郝聪业对于改革感触颇深。他说,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注册资本认缴改革实施后,仅小店区主体增长率一度达300%。这是无法想象的。
在商事制度改革措施刺激下,实施一年来,市场主体总体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去年3月1日到今年2月28日,全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24.67万户,同比增长28.28%,同期全国平均增幅为17.67%。其中,企业6.31万户,增长64.3%,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252户,同期全国每天新登记1.04万户企业,增幅为48.87%。
蹄疾步稳,只因监管严字当头
一年多来,我省有关商事制度的诸项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改革的思考也并未停止。
改革,有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如“先照后证”后,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企业拿着营业执照就开业,行政许可证也不办怎么办?注册资本认缴制后,上不封顶,下不设限,会不会带来“注册数字上的井喷”而实际实体经济并未得利?
省工商局企业处负责人表示,简政放权,必须放管结合。商事制度改革就要做到宽进严管,放是要放活而不是放任,管是要管好不是管死。工商部门正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有效应对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带来的巨大监管压力。
与此同时,我省已经基本建成全省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了200余万户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信息及监管信息共1600余万条,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和投诉举报等一系列信用监管制度,统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各项任务。由“重审批轻监管”向“宽准入严监管”正在加速迈进。
一年来的事实证明,大众创业激情的背后正是百姓创业的淡定。
首先,社会投资并没出现注册资本畸高或畸低现象。“权责合一正是注册资本的要义之一。实施认缴制并不是不用缴。1元有1元的责任,亿元是亿元的义务。”大同市南郊工商分局城关工商所负责人称。其次,从创业者选择行业的角度,也能看出投资的冷静。我省大部分新登记企业,选择了“船小好调头”的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异军突起”,也使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新设立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幅58.41%,明显高于第二产业48.94%的增幅,第三产业企业占所有企业比重提高到了76%。改革对新兴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全省新登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2574户,同比增长151.8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20户,增长156.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253户,增长65.78%。
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希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随后的一系列配套改革真能配起套来。”4月28日,全省商事制度改革座谈会上,太原市工商局局长王栓成发言时反映了一个问题,虽然目前办营业执照很是便捷,但拿到照的企业在办理某些许可审批证件时,却因所需程序和要求不变,办理时间没有相应缩短,门槛也没有相应放低卡了壳。也就是说,登记注册审批“前置改后置”需要多个部门的合力,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此外,在改革面前,也有个别企业钻“空子”。说白了就是,门槛低了,进的人就多而杂了。企业先天不足,垃圾企业、空壳企业、皮包企业正在发酵。去年以来,出现了我省个别从事非融资性担保、投资理财咨询类企业涉嫌非法集资或诈骗“跑路”的问题。这些也给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了新的问题。
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万事开头难,目前“头”已经开了,而且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么,如何让改革设计的初衷完美呈现,让改革红利遍享市场主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 杨继红
一块钱的老板究竟好不好当?
商事制度改革在我省实施一年来,大大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发生了重大突破。那么——
5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山西爱宝堡孕婴科贸有限公司。在谈到商事制度改革的话题时,老板杨吉惠微笑着说:“我们正享受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呢。”据介绍,2014年3月1日全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正式推行后,让在太原打拼多年的杨吉惠的孕婴事业如虎添翼。曾因注册资本金规模掣肘经营状况平平的公司,自认缴制实施后,拿到了多个知名婴童品牌产品的代理权。如今,该公司又在智联招聘开始“招兵买马”了。
杨吉惠只是享受商事制度改革红利的一个缩影。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51333户新登记企业享受到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的便利。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7.9%,对应新增注册资本同比增长39%。企业数量在增长,质量也在提高。
激发活力,市场主体遍地开花
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全面铺开,意在降低创业发展“门槛”的注册资本认缴制和把市场大门开得更宽的“先照后证”试水。
业内评价,这两项改革将极大地激发大众创业、全民创业的热情。事实果然如此。
商事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系统、推进“三证合一”登记等。
3月7日,记者在小店区一家文具店见到了个体工商户邢子高。他说,营业执照从填表到领证只用1天半的时间,令他很是感到意外,“如今当老板真方便”。
邢子高的“方便”正是缘于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
目前,国家规定的113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事项及省政府明确的24项审批事项,已在我省全部落地,原有的制度框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办事程序发生了“倒置”,主体进入市场的道路好走了许多。
商事制度改革,像邢子高这样的创业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只要提供有效手续,企业就能拿到营业执照,而且,注册资本金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后,可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的困局,帮助草根创业者扫除“成长的烦恼”。
作为我省早在2013年12月2日就开始试点的小店工商局,其负责人郝聪业对于改革感触颇深。他说,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注册资本认缴改革实施后,仅小店区主体增长率一度达300%。这是无法想象的。
在商事制度改革措施刺激下,实施一年来,市场主体总体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去年3月1日到今年2月28日,全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24.67万户,同比增长28.28%,同期全国平均增幅为17.67%。其中,企业6.31万户,增长64.3%,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252户,同期全国每天新登记1.04万户企业,增幅为48.87%。
蹄疾步稳,只因监管严字当头
一年多来,我省有关商事制度的诸项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改革的思考也并未停止。
改革,有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如“先照后证”后,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企业拿着营业执照就开业,行政许可证也不办怎么办?注册资本认缴制后,上不封顶,下不设限,会不会带来“注册数字上的井喷”而实际实体经济并未得利?
省工商局企业处负责人表示,简政放权,必须放管结合。商事制度改革就要做到宽进严管,放是要放活而不是放任,管是要管好不是管死。工商部门正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有效应对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带来的巨大监管压力。
与此同时,我省已经基本建成全省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了200余万户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信息及监管信息共1600余万条,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和投诉举报等一系列信用监管制度,统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各项任务。由“重审批轻监管”向“宽准入严监管”正在加速迈进。
一年来的事实证明,大众创业激情的背后正是百姓创业的淡定。
首先,社会投资并没出现注册资本畸高或畸低现象。“权责合一正是注册资本的要义之一。实施认缴制并不是不用缴。1元有1元的责任,亿元是亿元的义务。”大同市南郊工商分局城关工商所负责人称。其次,从创业者选择行业的角度,也能看出投资的冷静。我省大部分新登记企业,选择了“船小好调头”的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异军突起”,也使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新设立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幅58.41%,明显高于第二产业48.94%的增幅,第三产业企业占所有企业比重提高到了76%。改革对新兴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全省新登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2574户,同比增长151.8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20户,增长156.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253户,增长65.78%。
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希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随后的一系列配套改革真能配起套来。”4月28日,全省商事制度改革座谈会上,太原市工商局局长王栓成发言时反映了一个问题,虽然目前办营业执照很是便捷,但拿到照的企业在办理某些许可审批证件时,却因所需程序和要求不变,办理时间没有相应缩短,门槛也没有相应放低卡了壳。也就是说,登记注册审批“前置改后置”需要多个部门的合力,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此外,在改革面前,也有个别企业钻“空子”。说白了就是,门槛低了,进的人就多而杂了。企业先天不足,垃圾企业、空壳企业、皮包企业正在发酵。去年以来,出现了我省个别从事非融资性担保、投资理财咨询类企业涉嫌非法集资或诈骗“跑路”的问题。这些也给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了新的问题。
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万事开头难,目前“头”已经开了,而且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么,如何让改革设计的初衷完美呈现,让改革红利遍享市场主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 杨继红
扫描微信二维码、加入城市微生活,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海南三亚楼市最新动态随时奉上,免费看房、独家优惠、楼盘资讯、随时互动!
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