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年,你看绿地的主业,是不是会变成地铁公司了?” 5月26日,国内首支千亿规模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PPP产业基金(以下简称“轨道交通基金”)签约仪式上,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貌似开玩笑地说。
所谓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套用到这个轨道交通基金上,就是由绿地和建行牵头募集的千亿社会资本,投入到地铁这个公共设施建设之中。
这个轨道交通基金以有限合伙企业形式设立,总规模为1000亿元,分期发行,首期规模240亿。
轨道交通基金合作方包括,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总协调联络方和战略合作方,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170)、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三方为发起人,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作为战略合作方。
根据绿地集团上市平台金丰投资(600606)公告,轨道交通基金的期限为5+3年。基金管理公司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暂定),由发起人(含关联机构)共同出资,出资比例暂定为建信信托(含关联机构)34%、绿地集团(含关联机构)33%、上海建工(含关联机构)33%,三方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轨道交通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地均为中国上海(楼盘)。
基金参与各方分工明确,其中,绿地集团作为发起人,主要负责向轨道交通基金推荐符合轨道交通基金投向、偏好的投资项目。同时,如轨道交通基金所投项目涉及周边物业开发,绿地集团将享有优先选择权;
上海建工享有施工总承包资格的优先选择权,将发挥其专业优势,严控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
建信信托负责轨道交通基金更高效地投融资运作。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指定上海分行承担总协调联络方,组织资金投资,并优先牵头后续相关项目银团贷款。
5月26日晚,上海建工(600170)发布公告,公司拟出资20亿元认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PPP产业基金首期基金的相应份额。
分析人士称,轨道交通基金的出现虽还在探索期,但无疑可解决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同时为社会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契机。
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即43号文),此后54号、62号文相继出台,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出了严格规定,厘清政府与企业融资关系,各归其位,政府不再为项目“背书”,避免再度增加地铁建设举债及还贷压力。
在政策压力下,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资金不足之苦。PPP公私合作模式的出现,解决了社会基础建设的资金困局。
绿地集团总裁张玉良表示,1000亿元基金预计将带动近3000亿元的轨交投资。
对绿地而言,发起轨道交通基金,为其在轨道建设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据权威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到50个,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自2014年绿地宣布进军地铁产业以来,在该领域的总投资规模已达到1150亿元。其中包括位于徐州(楼盘)、南京(楼盘)、重庆(楼盘)、哈尔滨(楼盘)、济南(楼盘)的多条轨道交通。
不过,绿地瞄准的可不仅仅只有地铁。
此次轨道交通基金的合作模式中,明确如轨道交通基金所投项目涉及周边物业开发,绿地集团将享有优先选择权。
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以地铁沿线的产业园开发、站点开发的用地冲抵地铁建设开发投入,带给绿地以低廉资金获取地铁沿线优质地块的机会。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表示,地铁属于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房地产项目融资成本低,此外绿地在境外融资,探索险资等方面在做不断尝试,这都可以为其介入地铁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而通过投资地铁获得的土地,则是绿地布下的另一个局。
“再过几年,你看绿地的主业,是不是会变成地铁公司了?” 5月26日,国内首支千亿规模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PPP产业基金(以下简称“轨道交通基金”)签约仪式上,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貌似开玩笑地说。
所谓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套用到这个轨道交通基金上,就是由绿地和建行牵头募集的千亿社会资本,投入到地铁这个公共设施建设之中。
这个轨道交通基金以有限合伙企业形式设立,总规模为1000亿元,分期发行,首期规模240亿。
轨道交通基金合作方包括,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总协调联络方和战略合作方,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170)、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三方为发起人,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作为战略合作方。
根据绿地集团上市平台金丰投资(600606)公告,轨道交通基金的期限为5+3年。基金管理公司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暂定),由发起人(含关联机构)共同出资,出资比例暂定为建信信托(含关联机构)34%、绿地集团(含关联机构)33%、上海建工(含关联机构)33%,三方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轨道交通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地均为中国上海(楼盘)。
基金参与各方分工明确,其中,绿地集团作为发起人,主要负责向轨道交通基金推荐符合轨道交通基金投向、偏好的投资项目。同时,如轨道交通基金所投项目涉及周边物业开发,绿地集团将享有优先选择权;
上海建工享有施工总承包资格的优先选择权,将发挥其专业优势,严控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
建信信托负责轨道交通基金更高效地投融资运作。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指定上海分行承担总协调联络方,组织资金投资,并优先牵头后续相关项目银团贷款。
5月26日晚,上海建工(600170)发布公告,公司拟出资20亿元认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PPP产业基金首期基金的相应份额。
分析人士称,轨道交通基金的出现虽还在探索期,但无疑可解决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同时为社会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契机。
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即43号文),此后54号、62号文相继出台,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出了严格规定,厘清政府与企业融资关系,各归其位,政府不再为项目“背书”,避免再度增加地铁建设举债及还贷压力。
在政策压力下,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资金不足之苦。PPP公私合作模式的出现,解决了社会基础建设的资金困局。
绿地集团总裁张玉良表示,1000亿元基金预计将带动近3000亿元的轨交投资。
对绿地而言,发起轨道交通基金,为其在轨道建设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据权威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到50个,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自2014年绿地宣布进军地铁产业以来,在该领域的总投资规模已达到1150亿元。其中包括位于徐州(楼盘)、南京(楼盘)、重庆(楼盘)、哈尔滨(楼盘)、济南(楼盘)的多条轨道交通。
不过,绿地瞄准的可不仅仅只有地铁。
此次轨道交通基金的合作模式中,明确如轨道交通基金所投项目涉及周边物业开发,绿地集团将享有优先选择权。
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以地铁沿线的产业园开发、站点开发的用地冲抵地铁建设开发投入,带给绿地以低廉资金获取地铁沿线优质地块的机会。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表示,地铁属于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房地产项目融资成本低,此外绿地在境外融资,探索险资等方面在做不断尝试,这都可以为其介入地铁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而通过投资地铁获得的土地,则是绿地布下的另一个局。
扫描微信二维码、加入城市微生活,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海南三亚楼市最新动态随时奉上,免费看房、独家优惠、楼盘资讯、随时互动!
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