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城镇化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成都也于昨日(11月4日)绘制出了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蓝图。据《成都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简称《规划》)介绍,2014年成都市的城镇化率达到70.4%,已从加速期步入了成熟期,并提出2020年达到77%的城镇化率目标。成都市表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从速度型转变为质量并重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到,作为四川省“首位城市”,成都将形成“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为特征的大都市区城镇形态格局,探索具有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昨日,成都市发改委官员表示,未来五年,成都要完成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有序推进人口城镇化,强化城镇化产业支撑,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推进城市文化永续传承,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六大任务。海棠湾·陶然湾动态
未来城镇化蓝图浮现
“城镇化一直是发展中大国的现实课题。”近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提到,在他看来,城镇化是稳增长、调结构的一个黄金结合点。
昨日,成都市发布《成都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同样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成都市的城镇化率2014年就达到70.4%,计划到2020年达到77%,2025年达到80%。
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于“已经由城镇化加速期进入了成熟期”的成都,需要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并重转变,同时,还需要由市内农业人口转移为主向市内和市外人口共同聚集转变,由中心城区单核集中向网络城市群为特征的大都市区全域统筹转变。
《规划》提出,将围绕“人的城镇化”核心,以人口聚集化、产业聚集化、公共服务功能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空间、城市产业、城市生态、城市管理和城乡形态”的转型升级,形成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为特征的大都市区城镇形态格局。葛洲坝·海棠福湾动态
昨日,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兴军表示,未来成都将强化城镇化产业支撑,让产业升级对城镇化形成推动作用,“推进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服务功能的高端化发展,加快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的工业化进程,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成都还将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塑造“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城市品牌,驱动城镇化的转型发展。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刘兴军表示,将“以市场化为导向,创新城镇化的投融资机制”。具体来说,将以PPP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建立财政支持城镇化发展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重点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公共服务项目。
双核共兴、一城多市
按照《规划》,成都将构建1个特大中心城(双核)+8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68个特色镇+2000余个农村新型社区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完善“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中心城“双核共兴”、卫星城“独立城市”,是成都破解“城市病”的答案,这将成为疏散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的重要载体。
成都市建委村镇处处长吴本虹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城镇化形态格局,将打破单中心、摊大饼式空间拓展的模式。一些大都市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大,开始了“四环、五环、六环”摊大饼式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城市病。而另一些城市则提前做好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下辖的区县中规划产城融合,实现职住平衡,“人们不需要跑来跑去,就在独立城市完成生活所需”。弗拉明戈屿海动态
由此,《规划》提出,不仅在中心城推进中心城区与天府新区(直管区)的错位发展,还要加快发展有效分担城市功能的卫星城,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极。事实上,这也契合了目前已攻克大城市病的都市的发展轨迹。
“在国外,大型城市周边的卫星城主要依靠轨道交通。”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曾表示,轨道交通是建立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最有效的方式。吴本虹亦认为,成都的新型城镇化,交通先行是重头戏。
刘兴军提到,未来成都将完善市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强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其中,特别以大容量轨道交通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体系,链接中心城与卫星城,打造“半小时交通圈”。此外,未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也将形成“一市两场”的国际区域性航空枢纽。加上出川的铁路网络、西部高速公路枢纽的建设,成都将成为对接西亚、南亚、中亚陆路运输大通道。
扫描微信二维码、加入城市微生活,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海南楼市最新动态随时奉上,免费看房、独家优惠、楼盘资讯、随时互动!
(三亚房网微信号:sanyafang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