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房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楼市快讯 > 买格仔铺血本无归 买公寓转手难上难

买格仔铺血本无归 买公寓转手难上难

发布时间:2015-10-15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
 

 

       钱没了,房产证也拿不到———谭菲、朱君、孔繁波等革新路新民五街48号二层这些小业主的遭遇,只是广州商业裙楼改装炒卖江湖里的冰山一角。“物色旧楼、成立公司、操作分契、精心豪装、落力推销、注销走人。”在广州房地产中介行业工作超过10年的资深中介陈丰(化名),如此描述这类炒房背后的利益链。

 

    海珠区革新路新民五街48号二层的28户小业主陷入了“无家可归”的境地。他们总计花费1324万元买来的房子,被原业主抵押给了银行。因原业主无力还贷,他们不仅拿不到房产证,去年还被法院查封了房子。叶先生一次性交付了120多万元买下这套房子,是受害者之一。南都记者 张志韬 摄

 

    广州格仔铺炒卖江湖揭秘之手段

    钱没了,房产证也拿不到———谭菲、朱君、孔繁波等革新路新民五街48号二层这些小业主的遭遇,只是广州商业裙楼改装炒卖江湖里的冰山一角。“物色旧楼、成立公司、操作分契、精心豪装、落力推销、注销走人。”在广州房地产中介行业工作超过10年的资深中介陈丰(化名),如此描述这类炒房背后的利益链。

    与朱君等不同,更多的小业主拿到了房产证,但房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当初商家吹嘘的“高回报收益”,却多数货不对板。

    贯穿这条利益链条的,无疑是重金买下旧楼重新包装转手的“老板们”,在浩瀚的地产市场,小业主们要与他们角力,无异于以卵击石,这些一时兴起出手的小业主们往往收获的只是血本无归。

    【一】切分格仔铺

    “两三层楼甚至劏成几千个铺位”

    切分格仔铺 对老城区的闲置第一、二批电梯楼、旧仓库、配套住宅的商业旧裙楼改建

    陈丰:投资客一般不会抛头露面,寻找适合包装的物业,如一幢两三层的裙楼,以玻璃或砌墙的方式隔开,分隔的原则是“分到最多格但使用率最低”,纯粹从盈利的角度。

    陈丰说,2008年之后,由裙楼或旧写字楼间隔出来的格仔铺开始在广州流行,投资客会一次买入几层楼,策划包装然后卖出,不少以打着“打造国际×× 类市场”旗号对外销售。熟悉广州二手地产市场的研究人士李原(化名)说,2009年前后,格仔铺由北京路一带的旧裙楼开始做起来,后来荔湾、天河等老城处处开花,乃至海珠、番禺一些地段,“两三层楼甚至劏成几千个铺位来卖,1平方米一个铺的都有”。

    2010年前后,与格仔铺有同样“底子”的还有另一类产品———“公寓”。陈丰说,投资客以“如何以最小的面积、尽可能完成很漂亮的装修、间隔出最多单位、单价最贵、卖出总价最低”的标准来设计这些公寓产品。

    在广州有15年地产从业经验的郭海(化名)说,无论是格仔铺还是旧改公寓,主要来源都是老城区第一、二批电梯楼,尤其是商用裙楼,也有少部分楼梯楼,层高从9-20层,这些不少都处于闲置状态。

    在郭海的记忆中,2010年左右出现“公寓热”,后被“格仔铺风潮”盖过,最旺的2010-2012年间,多个老城区基本上同时在运营几个公寓项目和格仔铺项目,从购入到卖出,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士操盘。

    【二】成立公司

    “没有5倍利润不做”

    成立公司 将整个裙楼包下来,投入动辄上亿元

    陈丰:投资客不少是广东人,喜欢炒作,有财力有“胆识”,如果有尝过甜头的中介帮忙做策划就更加有feel了,他们会先成立一个公司,以公司的名义进行整套资本运作。

    在什么地方、找什么样的“产品”、包装成什么样的“成品”去出售,这些投资老板都心里有数。他们看中的是广州的老城区,属于价格洼地,“好租”。比如广州第一、二批电梯楼的裙楼,一般三四层,一直作为仓库或空置。“投资客都是炒家,他们都是这个领域的老行专了,人脉很广,不少人都有几个亿的资金。”李原说道。

    陈丰表示,运作这类型项目的投资客,事前注册一个公司,事后注销免留“手尾”是惯例。

    郭海如此总结:做格仔铺的一般是大炒家,会把包括一楼在内的整个裙楼包下来,投入动辄上亿元,回报可以高到两倍甚至“没有5倍利润不做”。这些人要么是做实业的老板,机缘巧合找到这样的投资渠道;要么是做过类似产品的营销总监、金融专才,五六个人“众筹”操盘;或者本身就是裙楼所在开发商的内部人员,组织临时团队“跳出来做”。相比之下,做公寓的投资老板财力要小很多,他们主要包下一楼以外的其他裙楼(一般是二三楼),有时两三千万元就能搞定,利润比格仔铺少,大约在30%-50%左右。

    在广州的“格仔铺”江湖里,广州卓华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的名字颇为业内熟悉。2011年4月份广州一份报纸的《家天下地产界》栏目打出这样一条新闻:《港澳商品批零一体铺王现身,星辰·港澳中心将成为华南贸易窗口》,内文称,“星辰·港澳中心是铂誉投资继星域、星玺、星辰天街后又一倾力打造的全新力作,由卓华地产整合运营,数千商家共撑港澳贸易门户,共享庞大的商家资源,并将香港成功的策划、设计理念和国际至前沿的商业管理、运作模式引入,缔造完美的消费体验,做六大明星商场”。3年之后,去年的5月份,位于东风东路的星辰·广东港澳中心迎来数十位维权的小业主,三年前他们花了数十上百万元买的那些“格仔铺”,卖家承诺“返租”到2014年3月份,业主们收楼时发现商场一直空置,当初“做旺场”的营商承诺落空。

    事实上,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新闻报道和网络搜集,卓华公司与一系列“星字头”格仔铺都有关联,而且基本上都以小业主投诉维权收场———收益无法兑现当年卖铺承诺、“返租”是促销铺位的幌子、“返租”期满人气太差乃至一直空置无营商业态可言。

    【三】操作分契

    “成功分契”约等于

    “投资客获得更大利润”

    操作分契 商铺如果要分割,需经过规划、消防验收,然后完成测绘,才能办产权分割登记

    陈丰:具商业性质的旧楼层到手之后,最好可以马上做到“分契”。“分契”,意思就是一个大的房产证(整层楼的房产证)分成几十上百个小的房产证(被切割之后的格仔铺或公寓的单独房产证)。应该来说不是那么容易通过,因为这涉及规划。如果运作到“分契”,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完成“分契”后,基本上这是一宗稳赚不赔的生意。

    在陈丰眼中,操作“分契”犹如一个黑匣子,只有参与过的人才知怎么运作。但多名资深中介都对记者表示,“分契”是整个投资链条中最关键的环节。“成功分契”和“投资客获得更大利润”在现实操作层面可以画上一个约等号。

    根据媒体报道,2012年3月份之后,广州官方就收紧了商业产权“大拆小”的操作,当时有投资客分别去了规划局、广州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都无果而回。

    按照当时业内受访的说法,商铺如果要分割,需经过规划、消防验收,然后完成测绘,才能办产权分割登记。

    彼时,国土规划的职能尚未合并,广州市规划局的回复是“规划局是负责项目的规划报建审批的,项目既然已按原来报建时的规划要求建好了,也做好相关的规划验收,在不改动商场外立面和商铺层高、层数的大前提下,里面的大空间要怎么间隔成小商铺,再出小商铺的房产证,这不应该是规划局管的事情”,而国土房管局下辖的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这样回复:“这方面我们有一套明确的规范要求,只要符合所有相关规范要求的,我们都会按规定给予办理相关的手续。不存在‘从严’、‘从宽’的问题。”

    这些回答似乎仍有不少未明朗的理解空间。到了2013年12月份,广州国土房管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用房分割登记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有效期为3年。根据《意见》,对于已取得房地产权证的商业用房的分割登记,原来的规划许可没有标示间隔的,需要满足5个基本条件才能办理分割登记。

    在陈丰看来,像革新路新民五街48号二层这些小业主拿不到房产证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一般来说,投资客都是想正规赚钱的,买下产权,分契成功,再卖出去赚取差价,这是不违反法律的,也是大部分投资客的做法,只有个别是不考虑这么多,直接拿了旧楼回来切割销售然后走掉,把包袱留给中小投资者和政府去解决,但这种情况是很个别的。

    【四】精心豪装

    这类产品换汤不换药,投资客以捞取最大利益为前提

    精心豪装 重金找设计师设计五六间样板房引小业主上钩

    陈丰:“分契”成功后,接下来最重头的就是“快速出货”,前提是做好包装策划。包装策划很生硬,照搬,没任何基因或市场调研,看到附近有什么商场就说一个商场,有些隔几公里才是步行街就说很好租,有了这些概念后就马上扔钱装修。

    而在做“商改住”的公寓时,他们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概念,重金找设计师设计五六间样板房。豪装之后,会让看房的人觉得:“这么小的单位原来可以做得这么实用。”事实上,买房者最后拿到手的,很多时候只是一间四面都是水泥墙的毛坯单间,消防通风排水线网这些规划不合理也是必然的。

    对于格仔铺,业态布局一定“毗邻商业旺地”,对于公寓,一定要豪装,这些“标配”的包装概念,确实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让闲置十年以上的商用旧楼“咸鱼翻生”。

    南都记者近期走访了近20个公寓,其中一些老城区推出的旧楼改建在售公寓产品普遍是这样的:入门大厅空间宽敞,天花板垂吊数盏水晶灯,墙面铺设暖色调抛光砖,地面铺贴石材配拼花图案。样板房内,大多设有落地窗、水晶灯,沿墙檐雕有复杂花纹。摆放欧式皮艺沙发,白底金色雕饰的桌椅,色彩华丽,线条流畅,工艺看似精巧。

    记者走访发现几年前热销的格仔铺和公寓,如今大多已破败不堪,问题不少。如工业大道中附近翠宝路翠城花园的3层裙楼打造的南泰锦丰小商品城,一楼街铺“家肥屋润”的租户在今年“十一”前关门大吉。“撑了3年,撑不下去了”,店主苦笑说,自己应该是最后走的一户商家,场内的格仔铺黑灯瞎火,只有一名保安守在门口。

    滨江中382号海岸星辰,也是由裙楼打造的格仔铺,几年前以统一返租打造高端红酒卖场作为卖点,如今1-3楼已经凋敝,格仔铺落满灰尘,“国际红酒汇贸易中心”的广告海报字样已经失色。

    陈丰认为,无论是格仔铺还是公寓,这类产品换汤不换药,投资客以捞取最大利益为前提,甚至设下“天仙局”让小业主“愿者上钓”。

    在郭海看来,这些人为、后天、不具备商业基因而硬推入市场的格仔铺,投资主体分散,再加上没有统一打包经营,要想旺起来无异于天方夜谭。比起“格仔铺”,同样由裙楼改建而成的公寓算是相对“有良心”的产品,没引起太多纠纷,也算是盘活了一些商用旧楼。而当时大部分的格仔铺投入则“血本无归”,尤其一楼的铺位,一些场子甚至可以卖到数十万元一平方米,一个10平方米的铺随便能售数百万元。

    【五】落力推销

    “格仔铺当时简直是‘血洗’广州的商业地产客”

    落力推销 越难卖的中介佣金越高,一个上百套公寓项目半年就能全部出货

    陈丰:包装好后,投资客就会找各大中介公司付高佣出货,越难卖的佣金给得越高,卖得最疯狂的2010年和2011年佣金高达10%。这些大中介手上客源充足,“洗客”的速度快,集中销售那几天会关掉所有铺面一齐出动,一般一个上百套的旧楼改公寓项目,半年就能全部出货。

    按照陈丰和一名卖过同类产品的中介李全(化名)的说法,传统中介在销售这类格仔铺和公寓产品时,和传统地产项目很不同的是,对客人没有认知,对项目也没有认知,最终成交的客户中,街客比熟客多,“好像快餐一样”。

    让陈丰记忆深刻的是,2011年前后他参与销售的上下九附近十八甫的“集富大厦”,两三天就卖完100多套。这是一幢老城区的旧商业电梯楼,一名投资客买下其中几层重新包装切割成公寓,打着“西关尚品”的概念重新出售。“当时公司要求我们1000个同事,每人call3个客去看,正常情况我们都关铺全部出动的,当时这些格仔铺和公寓项目都是这样卖的”。项目销售时可谓“做足宣传”造势,上下九一带全部举广告牌,陈丰记得很清楚,当时附近的警察、居委都来了,“他们说这条路十几年都没这么多人来过、没出现过这样卖房子的”。

    买这类产品的都是什么人?“有些闲钱但又买不起老城区的住宅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的,比如楼盘附近一些个体户老板,知道地段好但完全不懂房产交易,或者一些平时有‘闲钱’的师奶,购买目的以投资为主。”陈丰这样描述购买群体的特征。不可忽略的一个背景是,当时正是限购初期,有点小钱、没有投资渠道,又向来信奉“砖头保值”的部分市民,将眼光投到这些“新产品”上。

    而中介在销售的时候也有一套“专业话术”———“买到就是赚到”、“一铺养三代”、“返租回报高达8%”。业内认为,这些产品总价不高容易让消费者下决定,以公寓产品为例,均价比周边的一手公寓和住宅低了数千近万元,价格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为回报高,2010-2012年之间,格仔铺的风潮远远盖过旧改公寓,格仔铺当时简直是‘血洗’广州的商业地产客,很多阿姨阿伯连棺材本都赔进去了。”郭海说,经营格仔铺的老板更“舍得”花钱做广告营销,加上高佣聘请二手地产中介“强推”,当时整个销售环境来势汹汹。

    那段时间,大部分的广州二手中介(尤其是大中介公司的中介)都有这样的集体记忆:“每个中介铺有8-10个经纪,每个人call3台客,两三百个店全部出动,每天去看项目的都有2000台客,不买的人到场了也给买的人‘造势’”。前述集富项目“三天基本卖完过百套公寓”的销售神话便是在这种高佣金、密集型轰炸销售的模式下“冲”出来的。

    【六】卖完散伙

    “住不了、租不了、卖不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纠纷”

    卖完散伙 一个公司运作完一个项目后就注销,这样就不用跟“手尾”

    陈丰:卖完房产后,投资客会注销公司,一般是一个公司运作一个项目,这样就不用跟“手尾”。无论是中介还是买家,大部分人对投资客的公司一无所知,而且很多人买房认的是“大中介”的品牌,而对于中介来说,最重要的是投资客准时结佣。

    在陈丰看来,投资客运作完整个项目,“默默注销”是一种惯常做法,而不少物业管理公司,都是和这些楼盘当初的运营公司有利益关联的,这也明显是一块“肥肉”———荒置不管、但有管理费收。

    这些老城区的格仔铺和公寓,最近几年见诸报端和网络的纠纷越来越多———

    格仔铺,当初承诺的营商环境变成养老鼠和铺满灰尘的“死铺”,无人来租还要缴管理费;公寓,不少无法正常通风、采光,无法正常居住,漏水见怪不怪,租金收入远没有当初吹嘘的那么高。

    “住不了、租不了、卖不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纠纷。”陈丰将此形容为“四不像”。

    前述熟悉广州二手地产市场的研究人士李原说,2013年格仔铺开始淡下来来,原因主要是此类产品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一方面是购买者的投诉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有些中介收不到投资客的佣金,投资客的资金运转出现问题导致没有财力推盘。

    郭海认为,此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限购之后的这批需求已在此前几年逐步消化,太多纠纷“病毒式”传染让买家需求减少,而且纠纷丛生也导致官方从2013年起在实际操作中收紧了房产分割的政策,最近两年能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旧楼改建格仔铺和公寓,已很少见。

    尽管如此,早几年因此结下的沉疴远未消解。

 

 

 

 

扫描微信二维码、加入城市微生活,关注三亚房网微信(微信号sanyafangwang),海南楼市最新动态随时奉上,免费看房、独家优惠、楼盘资讯、随时互动!

 

(三亚房网微信号:sanyafangwang)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表情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